从这四个字的造型和用笔,我不难肯定是出自何星斋之手。
“联美公司”的创立已有60多年的历史。祖籍金门的黄木荣(1907-2008)生前拥有这间经营杂货和橡胶土产出入口生意的公司。后来,他又从事旁地产和证投资,是位非常成功的商人。
目前,继承他留下的生意是其公子黄章联先生。
“联美公司”确实是块“金字招牌”的好例子。
注:以上是取材自《走出海岛的金门人》一书。在此要向作者吕纪葆先生致谢。
Thursday, 5 December 2013
香港马国权
永川进出口私人有限公司位于直落亚逸街福建会馆右侧,是去年12月间我寻找许允之故居时发现的。马国权是以隶书题这几个字。
马国权先生(1931-2002)为中国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、书法篆刻家。著作等身,功在学林。对古文字学研究及艺术教育贡献良多。
1991年8月,他曾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院画廊举办书画篆刻展。
马国权先生(1931-2002)为中国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、书法篆刻家。著作等身,功在学林。对古文字学研究及艺术教育贡献良多。
1991年8月,他曾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院画廊举办书画篆刻展。
黄勖吾教授题澄海会馆
在南大求学的四年里,我很欣赏中文系黄勖吾教授(1907-1980)的草书,但却无缘直接向他求教。
他的高徒吕振端博士在回忆时说:上黄老的课可说是一种享受,学生一面听课,一面欣赏他的板书。
据知,黄教授曾在公教中学任教,那里应有他的墨迹。我也曾在潮人“阿爷”俱乐部“醉花林”见过他的四屏草书。
黄教授祖籍澄海,1907年生于泰国。1974年举行个人书法展,出版有《白云红树馆书法选辑》。
现在的匾额可能是后来重做较大或新的匾额时,把题者的名字和印章省掉了。
他的高徒吕振端博士在回忆时说:上黄老的课可说是一种享受,学生一面听课,一面欣赏他的板书。
据知,黄教授曾在公教中学任教,那里应有他的墨迹。我也曾在潮人“阿爷”俱乐部“醉花林”见过他的四屏草书。
黄教授祖籍澄海,1907年生于泰国。1974年举行个人书法展,出版有《白云红树馆书法选辑》。
现在的匾额可能是后来重做较大或新的匾额时,把题者的名字和印章省掉了。
叶竹溪题汾阳郭氏公会
新加坡汾阳郭氏公会成立于1941年,已有70多年的历史。其自置会所设在 Farrer Park 地铁站附近的三龙路 (Sam Leong Road)37号。
中国山西省汾阳古郡是唐朝平叛“安史之乱”有功郭子仪的封地。此地名遂为郭氏族人所延用。
以我有限的知识来推测,“汾阳郭氏公会”应是老友“招牌佬”叶竹溪所题。我已在专栏介绍了。
网页:星洲匾额之旅:华厦 http://chintuan.blogspot.sg/2013/12/blog-post.html
中国山西省汾阳古郡是唐朝平叛“安史之乱”有功郭子仪的封地。此地名遂为郭氏族人所延用。
以我有限的知识来推测,“汾阳郭氏公会”应是老友“招牌佬”叶竹溪所题。我已在专栏介绍了。
网页:星洲匾额之旅:华厦 http://chintuan.blogspot.sg/2013/12/blog-post.html
许允之题许氏总会
许氏总会为新加坡华人血缘社团。成立于1953年,其前身为高阳公会和许家协进社。金门籍书法家许允之为其创立人之一。
会址设在厦门街81号三楼,离许的故居文达街不远。
我曾向一位书法前辈求教许允之的风格。他认为许应该学过颜、柳、欧诸体,但较接近柳体。
会址设在厦门街81号三楼,离许的故居文达街不远。
我曾向一位书法前辈求教许允之的风格。他认为许应该学过颜、柳、欧诸体,但较接近柳体。
潘受题南苑
南苑茶庄是本地一间颇具规模的茶叶出入口及零售商,总行与工厂设在红山的 Henderson Industrial Park。以前,其零售商店之一是在莱佛士坊 The Arcade 二楼,现已搬到金沙 (MBS)营业。
多年前,我曾在莱佛士坊的旧店看过这块由以故潘国宝题的匾。由于其笔划遒劲厚重,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MBS 新开张的店大概是因采取新的销售路线,没用上这块匾。此时,我才后悔没有替它拍照留念。
去年底,我终于联络上了南苑的魏老板,请他电邮这块匾的相片给我。
我在此特别要向魏老板说声谢谢。
[ 本帖最后由 运开 于 2013-4-9 21:19 编辑 ]
多年前,我曾在莱佛士坊的旧店看过这块由以故潘国宝题的匾。由于其笔划遒劲厚重,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MBS 新开张的店大概是因采取新的销售路线,没用上这块匾。此时,我才后悔没有替它拍照留念。
去年底,我终于联络上了南苑的魏老板,请他电邮这块匾的相片给我。
我在此特别要向魏老板说声谢谢。
[ 本帖最后由 运开 于 2013-4-9 21:19 编辑 ]
许允之题旧金门会馆
据知,金门会馆(最初名为孚济庙)创立于1876年,旧址是在牛车水史密斯街(Smith Street)49及51号。1919年重建为三层建筑。顶层用作庙堂和会馆,其余出租。
1975年,因受牛车水大厦兴建工程的影响,而须搬离史密斯街。
我找到了一张旧金门会馆的照片,要与网友分享。题“金门会馆”这四个字的就是金门籍书法家许允之(1890-1960).
网友可参考先前金门会馆和许允之的介绍。
1。薛振传:许允之与文达街“:http://chintuan.blogspot.sg/2013/02/blog-post_2062.html
2。星洲三大书法家齐集中华书法中心:http://www.sgwritings.com/index.php?action/viewspace/itemid/46557
1975年,因受牛车水大厦兴建工程的影响,而须搬离史密斯街。
我找到了一张旧金门会馆的照片,要与网友分享。题“金门会馆”这四个字的就是金门籍书法家许允之(1890-1960).
网友可参考先前金门会馆和许允之的介绍。
1。薛振传:许允之与文达街“:http://chintuan.blogspot.sg/2013/02/blog-post_2062.html
2。星洲三大书法家齐集中华书法中心:http://www.sgwritings.com/index.php?action/viewspace/itemid/46557
张蔚增提惠州会馆
这张“惠州会馆”相片,因其落款小字很模糊,我要花了好一段时间才能确定这块刻于光绪癸卯秋(1903年)的牌匾是张蔚增所书。
张蔚增,字子高,广东惠州府人。光绪16年(1870年)庚寅进士,工部主事。出身书香世家,是惠州文化界的名流。
网上刊登张的书法,多属馆阁体。不过,这块横匾的四个字,笔力已稍雄健,有四平八稳的感觉。
新加坡惠州会馆(前称惠州公司)成立于1822年,是客属总会的团体会员。目前的会址是设在丹戎百葛一带的克力路(Craig Road)46号,约有256名会员。
张蔚增,字子高,广东惠州府人。光绪16年(1870年)庚寅进士,工部主事。出身书香世家,是惠州文化界的名流。
网上刊登张的书法,多属馆阁体。不过,这块横匾的四个字,笔力已稍雄健,有四平八稳的感觉。
新加坡惠州会馆(前称惠州公司)成立于1822年,是客属总会的团体会员。目前的会址是设在丹戎百葛一带的克力路(Craig Road)46号,约有256名会员。
星洲匾额之旅:华厦
叶竹溪,粤籍人士,住在大坡牛车水,现在应是百岁老人。上世纪80 – 90 年代他在麦士威大厦(Maxwell House)设有工作室(中国银行隔邻)。我常去拜访他,算是“老友”了。
“华厦”(OCBC Centre)这两个字可说是他最引以为荣的作品。所以华侨银行给他的一张支票(润笔费)还保存完好在他的工作室内。
在新加坡偶尔还可以找到他写的商业招牌。“福泰隆贸易公司”便是一个例子。
1995年7月间,他曾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“嶺南书法家叶竹溪五体书法义展”并出版作品集。
叶竹溪 华厦.JPG
叶竹溪 福泰隆.JPG
“华厦”(OCBC Centre)这两个字可说是他最引以为荣的作品。所以华侨银行给他的一张支票(润笔费)还保存完好在他的工作室内。
在新加坡偶尔还可以找到他写的商业招牌。“福泰隆贸易公司”便是一个例子。
1995年7月间,他曾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“嶺南书法家叶竹溪五体书法义展”并出版作品集。
叶竹溪 华厦.JPG
叶竹溪 福泰隆.JPG
Sunday, 17 March 2013
黄实卿题南洋黄氏总会
1951年,位于芽龙35巷的南洋江夏堂正式改名为南洋黄氏总会,并于1952年以3万多元购得现址。
黄实卿(1890-1963),马来西亚亚先驱书法家。广东普宁人,少壮南来,号“江夏伯子”。吉隆坡培才学校创办人、校长。书法笔力高古,宗郑板桥。常为庙宇、学校、会馆题字。
其书法被刻上石,收藏在吉隆坡郊外的中华人文碑林。
注:这块匾是“成发”制作的。
新山书法馆藏有大马先驱书法家黄实卿(1890-1963)所题的木刻楹联一对,内容如下:
厚范克端宠恩万代
德规宏训祭祀千秋
据书法馆的杨金荣馆长说,这对楹联已有超过70年的历史了。他也透露,黄老确实擅写各种书法。这对楹联的笔法明显有板桥六分半书体的影子。
黄实卿(1890-1963),马来西亚亚先驱书法家。广东普宁人,少壮南来,号“江夏伯子”。吉隆坡培才学校创办人、校长。书法笔力高古,宗郑板桥。常为庙宇、学校、会馆题字。
其书法被刻上石,收藏在吉隆坡郊外的中华人文碑林。
注:这块匾是“成发”制作的。
新山书法馆藏有大马先驱书法家黄实卿(1890-1963)所题的木刻楹联一对,内容如下:
厚范克端宠恩万代
德规宏训祭祀千秋
据书法馆的杨金荣馆长说,这对楹联已有超过70年的历史了。他也透露,黄老确实擅写各种书法。这对楹联的笔法明显有板桥六分半书体的影子。
Saturday, 23 February 2013
虎豹兄弟赠普觉禅寺匾
字体稳重扎实,应该是出自吴纬若之笔。南国相思可以证实这一点。
为方便大家阅读,我现场抄录其上题的小字如下:
右边题字:宏船大法师为纪念
开山道公老和尚
传戒誌庆
左边题字:佛历2510年
1966年丙午冬立
虎豹兄弟敬贺
释宏船(1907-1990)大法师曾任普觉禅寺的住持40多年(1846-1990),将原本为荒凉僻地的光明山发展成星洲最大的名胜巨刹。他也是一位受尊敬的命理风水高僧。
道公,即释转道老和尚(1870-1943),光明山普觉禅寺的开山法师。
胡文虎、胡文豹兄弟于1920年代曾捐赠光明山普觉禅寺的建造费,对早年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郑雨生居士题普觉禅寺匾
位于新民道(Sin Ming Avenue)的普觉禅寺,色彩缤纷,非常壮观,是新加坡最大的寺院。
1920年由释转道(1872-1943)法师开山,已有超过90年的历史。普觉禅寺是他来新加坡后兴建的第二间寺院。较早时,他已建了普陀寺。
据记载,捐献30亩地作为普觉禅寺发展用途的是一位郑雨生居士。星洲闻人胡文虎、胡文豹兄弟负责建造费。
这块”普觉禅寺“匾立于民国14年(1925),由郑雨生书赠。郑在下款时,自称为”星洲觉觉精舍“总理。照我看,这里的”觉觉“两字与”普觉禅寺“的”觉“字有一定的关联。
我个人的感觉这块匾是重做的,因为它没有留下近90年岁月的痕迹。
1920年由释转道(1872-1943)法师开山,已有超过90年的历史。普觉禅寺是他来新加坡后兴建的第二间寺院。较早时,他已建了普陀寺。
据记载,捐献30亩地作为普觉禅寺发展用途的是一位郑雨生居士。星洲闻人胡文虎、胡文豹兄弟负责建造费。
这块”普觉禅寺“匾立于民国14年(1925),由郑雨生书赠。郑在下款时,自称为”星洲觉觉精舍“总理。照我看,这里的”觉觉“两字与”普觉禅寺“的”觉“字有一定的关联。
我个人的感觉这块匾是重做的,因为它没有留下近90年岁月的痕迹。
吴纬若题普觉寺放生池
光明山普觉寺入口处的右边,有一块停车空地,以前是放生池所在。
放生池的牌坊还保留着,上有已故书法家吴纬若题的大字“放生池”、“兴慈”和“济物”以及小字楹联一对。
由于拍摄时天气阴暗,照片效果不理想。我尝试辨认楹联的内容如下:
流水济游鱼,三千上昇,叨利天界;
长者护动物,布法感天,仙献妙宝。
敬请有识者指正。
放生池的牌坊还保留着,上有已故书法家吴纬若题的大字“放生池”、“兴慈”和“济物”以及小字楹联一对。
由于拍摄时天气阴暗,照片效果不理想。我尝试辨认楹联的内容如下:
流水济游鱼,三千上昇,叨利天界;
长者护动物,布法感天,仙献妙宝。
敬请有识者指正。
徐悲鸿题海印寺
这是在新加坡找到第一块由徐悲鸿题的匾额。
时间在民国廿八年(1939)九月,正是徐在江夏堂完成汤姆斯总督画像后。同年十月,他又完成了名作《放下你的鞭子·王莹像》。
同样是南来的郁达夫,他的名句“各记兴亡家国恨,悲鸿作画我题诗”,就是这个历史背景的最佳写照。
作为康有为的入门弟子,徐悲鸿的书法明显有受到碑派的影响,但他行笔自然,写来轻松,颇有异趣。
金门的太武山上有座宋朝古庙,名为海印寺。我回乡办书法展时,曾经上去参观过。
大概为了答谢神恩,原籍金门的陈芳岁夫妇当年就在新加坡兴建这座海印寺,并请徐悲鸿题匾。
新加坡海印寺位于蔡厝港碧兰路。有关介绍,请进入以下网页:
http://thecccentre.blogspot.sg/2012/08/blog-post_16.html
时间在民国廿八年(1939)九月,正是徐在江夏堂完成汤姆斯总督画像后。同年十月,他又完成了名作《放下你的鞭子·王莹像》。
同样是南来的郁达夫,他的名句“各记兴亡家国恨,悲鸿作画我题诗”,就是这个历史背景的最佳写照。
作为康有为的入门弟子,徐悲鸿的书法明显有受到碑派的影响,但他行笔自然,写来轻松,颇有异趣。
金门的太武山上有座宋朝古庙,名为海印寺。我回乡办书法展时,曾经上去参观过。
大概为了答谢神恩,原籍金门的陈芳岁夫妇当年就在新加坡兴建这座海印寺,并请徐悲鸿题匾。
新加坡海印寺位于蔡厝港碧兰路。有关介绍,请进入以下网页:
http://thecccentre.blogspot.sg/2012/08/blog-post_16.html
徐悲鸿与江夏堂
“江夏堂”,一座海内外研究徐悲鸿(1895-1953)人士都须知的建筑物。
老实说,“江夏堂”三个字,写得并不怎样特别。但它可是大名鼎鼎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南安黄培松将军(1855-1925)题的。
虽然题此匾时已是中华民国13年(1924),他却用了“庚辰会状”和“臣黄培松”两印章,可见黄将军还非常眷念以往至高的成就与荣耀。
黄培松有二子,长子黄孟圭,曾任福建省教育厅长,次子黄曼士迁居新加坡,在商界和文化艺术界颇有影响。
1925年,在法国陷入困境的徐悲鸿认识了黄孟圭。通过他和在新加坡黄曼士的协助,位于芽龙的”江夏堂“便从此成为徐悲鸿多次来新的寓所。据说,徐大师的好多重要作品,包括办画展为抗战筹款的画,大部分在“江夏堂”创作和完成的。
当然,黄家兄弟因此机缘得以收藏数百张徐悲鸿赠送的画作。
老实说,“江夏堂”三个字,写得并不怎样特别。但它可是大名鼎鼎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南安黄培松将军(1855-1925)题的。
虽然题此匾时已是中华民国13年(1924),他却用了“庚辰会状”和“臣黄培松”两印章,可见黄将军还非常眷念以往至高的成就与荣耀。
黄培松有二子,长子黄孟圭,曾任福建省教育厅长,次子黄曼士迁居新加坡,在商界和文化艺术界颇有影响。
1925年,在法国陷入困境的徐悲鸿认识了黄孟圭。通过他和在新加坡黄曼士的协助,位于芽龙的”江夏堂“便从此成为徐悲鸿多次来新的寓所。据说,徐大师的好多重要作品,包括办画展为抗战筹款的画,大部分在“江夏堂”创作和完成的。
当然,黄家兄弟因此机缘得以收藏数百张徐悲鸿赠送的画作。
赵朴初居士与普觉禅寺
赵朴初居士(1907-2000),中国著名诗人、书法家和“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”。他在海外华人庙宇和宗教旅游胜地留下大量的墨迹。
目前在光明山普觉禅寺,我只拍到赵居士的“藏经楼”与“大悲殿两块匾额。另有他提的宏船老和尚纪念堂”。都是以他擅长的行楷题写。
目前在光明山普觉禅寺,我只拍到赵居士的“藏经楼”与“大悲殿两块匾额。另有他提的宏船老和尚纪念堂”。都是以他擅长的行楷题写。
牛车水的华安
过去有好一段日子,我在牛车水附近的商业大厦上班,对这块匾并不漠生。
“华安”是一间创业已近百年的传统中药店,专门售卖多种自家品牌的药油和药膏。店主似乎有意保存这块匾的“原貌”,让顾客有“一见如故”的感觉。
以行楷题的“华安”两字,不知是何人的墨迹。
“华安”是一间创业已近百年的传统中药店,专门售卖多种自家品牌的药油和药膏。店主似乎有意保存这块匾的“原貌”,让顾客有“一见如故”的感觉。
以行楷题的“华安”两字,不知是何人的墨迹。
谭恒甫与长泰街
福建街上段(Upper Hokkien Street)也叫长泰街。当年这里有座长泰庙,更早时福建长泰人的会馆也在这里,长泰街因此得名。
在长泰庙旁的一间三层楼店铺楼上,据说就是谭恒甫(1870-1953)所办的私塾 - 有恒学校。其所在的位置应该就在芳林塾食中心附近。
谭恒甫利用课余时间,替商家或华人社团题写招牌大字,极受华社的喜爱和尊重。牛车水大华戏院的“天演大舞台”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。
注:谢谢许永顺先生的旧照片。
在长泰庙旁的一间三层楼店铺楼上,据说就是谭恒甫(1870-1953)所办的私塾 - 有恒学校。其所在的位置应该就在芳林塾食中心附近。
谭恒甫利用课余时间,替商家或华人社团题写招牌大字,极受华社的喜爱和尊重。牛车水大华戏院的“天演大舞台”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。
注:谢谢许永顺先生的旧照片。
应和会馆的声教南暨
应和会馆把“声教南暨”悬挂在大门的显眼处,证明对这块匾的高度重视。
据网上的资料,“声教南暨”意为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范和文化教育传播到南洋等海外各地。
题此匾的汪大燮(1860-1929),字伯唐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民国时期政治家,曾任教育总长(1914)和国务总理(1917)。可惜没刻上何年书写。
据记录,会馆曾于1905年创立应新小学,是本地第一所新式华文小学。1971年,在诸多主客观因素和时势下停办。
当年会馆虽然不再办学,仍积极推动嘉应子弟的文教活动。每年颁发会员子女奖学金、大学贷学金等。
1905年,汪大燮出任驻英公使。1907年任满回国,途经新加坡。
汪大燮一向来关心教育事业。据记载,在新加坡逗留期间,他曾参观开办不久的端蒙学堂,并赠以“果行育德”匾额一方,以资鼓励。
上述史料有助于证明“声教南暨”这块匾极可能是他当年参观应新学校(1905年开办)时题赠的。
注:果行育德,成语名称,意为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。
据网上的资料,“声教南暨”意为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范和文化教育传播到南洋等海外各地。
题此匾的汪大燮(1860-1929),字伯唐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民国时期政治家,曾任教育总长(1914)和国务总理(1917)。可惜没刻上何年书写。
据记录,会馆曾于1905年创立应新小学,是本地第一所新式华文小学。1971年,在诸多主客观因素和时势下停办。
当年会馆虽然不再办学,仍积极推动嘉应子弟的文教活动。每年颁发会员子女奖学金、大学贷学金等。
1905年,汪大燮出任驻英公使。1907年任满回国,途经新加坡。
汪大燮一向来关心教育事业。据记载,在新加坡逗留期间,他曾参观开办不久的端蒙学堂,并赠以“果行育德”匾额一方,以资鼓励。
上述史料有助于证明“声教南暨”这块匾极可能是他当年参观应新学校(1905年开办)时题赠的。
注:果行育德,成语名称,意为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。
永春会馆
介绍过永春会馆在大礼堂的珍藏后,该轮到到主角“永春会馆”这块匾了。
从文达街仰望永春大厦,可清楚看见三楼阳台后的这块匾。据1987年永春会馆为庆祝成立120周年出版的纪念特刊,题此匾者是永春先贤陈佩韦(1839-1906)。
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,在50多岁时,适逢永春大旱,他受委派到南洋募捐,以拯救乡人。就在那时候,他书写了“永春会馆”。
由此推算,这块“永春会馆”匾已有110年至120年的历史了。负责制匾的就是著名的百年老店“成发”。
陈佩韦的书法初学唐代欧阳询,后转师宋代苏东坡,并以苏书为宗。落笔沉著、骨力苍劲,以健取胜是他的书法特色。
从文达街仰望永春大厦,可清楚看见三楼阳台后的这块匾。据1987年永春会馆为庆祝成立120周年出版的纪念特刊,题此匾者是永春先贤陈佩韦(1839-1906)。
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,在50多岁时,适逢永春大旱,他受委派到南洋募捐,以拯救乡人。就在那时候,他书写了“永春会馆”。
由此推算,这块“永春会馆”匾已有110年至120年的历史了。负责制匾的就是著名的百年老店“成发”。
陈佩韦的书法初学唐代欧阳询,后转师宋代苏东坡,并以苏书为宗。落笔沉著、骨力苍劲,以健取胜是他的书法特色。
Friday, 22 February 2013
吴得先题永春会馆的敬恭桑梓
2012年11月19日去了一趟永春会馆,目的是要拍新加坡国宝潘受赠送的一幅对联:以友辅仁其宁惟永,开物成务叶气流春。
从下款和印章用“潘国渠”来看,应该是潘老早期的作品。
过后,我注意到一块似曾相识的“敬恭桑梓”匾,就顺便拍照作记录。
11月21日下午,一个同道好友来访,并带回数本已故书法家吴得先(1893-1962)的书法篆刻集。我信手翻开其中一本,突然眼前一亮,“敬恭桑梓”正出现在面前。
哈哈!我笑了,好友也笑了。
真的,人生就是这样巧,我不得不相信会有“运气”这回事。
书法家吴得先于1953年题这块匾,将快要一甲子(60年)了。
吴老祖籍福建省绍安县,1939年南渡至新加坡,大部分时间在教育界服务。曾任中正中学教员,是书法家徐祖燊的书法老师之一。
永春会馆也藏有当代草圣于右任和满清皇孙溥儒赠送的对联如下:
于右任:永峙星洲面临碧海
春回南国人羡桃源
溥儒:永日光辉昭宇内
春风和煦到天南
其余的,以后再介绍。
从下款和印章用“潘国渠”来看,应该是潘老早期的作品。
过后,我注意到一块似曾相识的“敬恭桑梓”匾,就顺便拍照作记录。
11月21日下午,一个同道好友来访,并带回数本已故书法家吴得先(1893-1962)的书法篆刻集。我信手翻开其中一本,突然眼前一亮,“敬恭桑梓”正出现在面前。
哈哈!我笑了,好友也笑了。
真的,人生就是这样巧,我不得不相信会有“运气”这回事。
书法家吴得先于1953年题这块匾,将快要一甲子(60年)了。
吴老祖籍福建省绍安县,1939年南渡至新加坡,大部分时间在教育界服务。曾任中正中学教员,是书法家徐祖燊的书法老师之一。
永春会馆也藏有当代草圣于右任和满清皇孙溥儒赠送的对联如下:
于右任:永峙星洲面临碧海
春回南国人羡桃源
溥儒:永日光辉昭宇内
春风和煦到天南
其余的,以后再介绍。
许允之与文达街
据悉,金门籍书法家许允之(1890-1960)生前住在文达街(Boon Tat Street)某战前旧屋的三楼。这一带早年聚居了不少来自闽南的移民。著名的妈祖宫(天福宫)和福建会馆都在这里。
2012年10月19日,老同学相约在厦门街的茗香吃饭。饭后,我便步行至文达街,想看看这条街和两旁的发展现况。
虽然老店是被保留下来,其用途却“与时并进”,不同了。原来楼上是住家,现已改为办公用途。因人口的流失,楼下的商店种类也转型了,以服务附近的办公大楼或游客为主。
我带回了两张现场的照片。第一张是从永春会馆三楼拍到的文达街全景。
第二张是近距离拍的,地点靠近文达街与直落亚逸街的十字路口。
2012年12月16日,我专程去了一趟文达街,为的是寻找这条街的26号三楼,据说是许允之的故居。
结果令我大失所望。整条文达街,只有门牌1至31单号的保留店屋,却没找到任何双号的建筑物。
我推测,26号可能已被拆掉了,成为丝丝阁(Cecil Court)或新建的PUB输电站所在地的一部分。
这里提供了两张照片。第一张是丝丝阁的侧面照。第二张前方的白色三层建筑是PUB输电站,后面外观如黑色格子的高楼便是丝丝阁。
2012年10月19日,老同学相约在厦门街的茗香吃饭。饭后,我便步行至文达街,想看看这条街和两旁的发展现况。
虽然老店是被保留下来,其用途却“与时并进”,不同了。原来楼上是住家,现已改为办公用途。因人口的流失,楼下的商店种类也转型了,以服务附近的办公大楼或游客为主。
我带回了两张现场的照片。第一张是从永春会馆三楼拍到的文达街全景。
第二张是近距离拍的,地点靠近文达街与直落亚逸街的十字路口。
2012年12月16日,我专程去了一趟文达街,为的是寻找这条街的26号三楼,据说是许允之的故居。
结果令我大失所望。整条文达街,只有门牌1至31单号的保留店屋,却没找到任何双号的建筑物。
我推测,26号可能已被拆掉了,成为丝丝阁(Cecil Court)或新建的PUB输电站所在地的一部分。
这里提供了两张照片。第一张是丝丝阁的侧面照。第二张前方的白色三层建筑是PUB输电站,后面外观如黑色格子的高楼便是丝丝阁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