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报 谢燕燕 报道
2014年01月27日
用稳重、雄健、苍劲有力书法写成的招牌与匾额,曾经是本地华人店铺、商号、会馆、寺庙的重要“门面”,更是本地一道独特街景,不过这道景观正逐渐消逝于现代化建设中。
本地书法家薛振传(67岁)因练习书法而对匾牌产生浓厚兴趣,20多年前曾花不少业余时间穿街走巷,寻访具有历史意义的招牌、匾额,一一拍照和作记录。开始研究匾额后,他发现匾牌后面隐藏了一段段精彩故事。
去年12月,潮州八邑会馆属下书画组邀请他主讲“星洲匾额101”。讲座后不久,潮州八邑会馆从粤海清庙的旧储藏室找回两块一直一横的旧牌匾,马上请薛振传去鉴赏。原来那是出自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李瑞清高徒李健之手。清道人李瑞清(1867-1920)是张大千的老师。
李健(1881-1956)是李瑞清侄儿,曾在槟城担任过槟榔屿师范学校校长,相信也到过新加坡。潮州八邑会馆的匾牌应该是他来新时留下的。
旧《南洋商报》报头属于“清道人体”,有人说是李瑞清的字,但薛振传认为更可能出于李健之笔,因为报章创立时,李瑞清已不在人世。
曾经是城市规划师的薛振传,念端蒙中学时便热爱书法,壮年时为事业而忙,40多岁时又重拾笔墨。他目前除了醉心于书法和研究匾牌外,也是狮城书法篆刻会顾问、书法家协会评审等。
在金门出世的薛振传,曾在新加坡、台北和金门办过行草书法展,金门珠山村的宗亲还为他设立“薛振传书法艺术馆”。
他最近受访时说,研究新加坡牌匾的历史,必须从北京街42号的百年老店“成发”说起。上世纪90年代初,他在丝丝街一带上班,午餐时间经常到这家制作匾额的老店找老板聊天。
薛振传自己曾请“成发”为他制作一块匾牌。原来他母亲翁宝珠上世纪80年代在梨春园楼下开珠宝玉器店时,他曾为母亲题了“福禄寿”招牌。
他说新加坡早期写招牌的高手包括粤籍书法家谭恒甫、金门籍书法家李毓川、许允之、潮籍书法家舒健、福建籍书法家罗丹、罗文,客籍书法家吴纬若等。这当中的谭恒甫、吴纬若和许允之被称为“星洲三大书法家”。
薛振传说,1930年前后谢世的李毓川,号赤仙,生前名气大,请他题匾的商家多,匾牌数量可与后来的吴纬若相比,但因年代久远,目前已不多见。“金门会馆”是他的作品。
同为金门人的许允之(1890-1960)曾担任华侨银行中文秘书长达27年,生前热心社团活动,包括金门会馆、许氏总会和居士林等。他提过的牌匾包括“崇华寺”、“许氏总会”、“虎豹别墅牌坊”等。
曾办过私塾的谭恒甫(1870-1953),是极受华社喜爱和尊重的写榜书高手,“天演大舞台”、“茂山栈”、“大亚参茸行”等出自他的手笔。
担任过同济医院文书的吴纬若(1900-1980)是靠写字养家活口的专业“写字佬”,很多当店、药铺、庙宇、社团、会馆的牌匾出自他的手,包括“灵山寺”、“万泉药行”等。
薛振传特别提到徐悲鸿曾经住过的“江夏堂”(芽笼35巷的南洋黄氏总会),指出这三个字出自别墅昔日主人黄孟士伯父黄培松将军(1855-1925)之手。南安黄培松是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,故而大名鼎鼎。
“惠安公会”四个字,是本地能见到的典型“罗丹体”,出自厦门书法家罗丹(1904-1983)之笔。薛振传说,本地福建商人喜欢请罗丹题榜,大华银行最早的一块招牌便出自罗丹之手。
薛振传说,读者想進一步了解他的匾额研究,可上他的個人网页 http://chintuan.blogspot.sg/。 匾额收藏家想和他联络,可电电邮sctcalligraphy@yahoo.com.sg。他也欢迎读者或收藏家提供匾额像片,他会尽力协助分析。